
LED顯示行業的這些行為是一種“病”,得治!
近日電影《我不是藥神》刷屏各大熒幕,成了人們熱議的電影,而它之所以能夠引起熱烈的討論,不是由于電影的制作有多么精良,故事有多么感人,而是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涂脂抹粉、不抬高也不貶損的十分粗糲的現實。
對比一向“粉飾”現實的中國電影,這是一次實事求是的自我審視,我們已經很久
沒有機會看到這樣“真實”的中國電影了。而在我們LED顯示屏行業,我們行業又何嘗不是存在太多的涂脂抹粉,甚至弄虛作假,而缺少直視真實現狀的勇氣?
君不見,個別上市公司為圈錢,往往夸大事實,粉飾報表,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秘密。諸如有的上市企業,為了獲得市場投資者青睞,在發布各種季度、半年報或年度業績預告時,往往存在虛高,甚至嚴重失實的情況。
上市企業為了報表好看,會想方設法往自己臉上貼金,那么未上市的中小企業又如何呢?這些想必也是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在行業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,很多企業出路的無非是上市,或者被其他大企業所并購。日常生活中,賣菜的老奶奶也知道把******的菜放在上面,企業為了順利達到目的,進行一番“自我包裝”原本無可厚非,但實際上,我們企業在這過程中往往存在各種“錦上添花”的操作,在并購與被并購的過程中還有一些見不得人的暗箱操作。這些行為對某些人來說是有利的,但對企業,對行業卻不是件好事。
誠然,正如《我不是藥神》里看到的,有些行為是迫不得已,環境使然。但有些對策有些行為,終究只是權宜之策,而非長久之計。我們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,也需要腳踏實地,容不得半分虛假。
而更令人憂心的是,當前我們顯示屏企業不但在經營上,在產品上也存在諸多的粉飾,而不愿意正視自身的缺陷。我們企業在對外發布產品,存在大量“王婆賣瓜—自賣自夸”的行為。甚至不惜抬高自己的同時,還趁機貶低同行。比如LED透明屏,正發光燈珠與側發光燈珠的產品,原本是各有優劣, 但我們的透明屏企業在對外宣傳產品的時候,都是一味地強調自家產品的優點,而對采用不同工藝的產品進行貶低式的比較。例如針對透明屏的可視角,我們采用正發光技術的透明屏廠商表示其產品觀看視角可達160°,側發光技術則遠遠達不到這個廣度;而采用側發光技術的廠商,則又宣稱其產品******觀看角度可以達到160°,正發光卻不行。這種“針鋒相對”,互相矛盾的表述,無疑會給市場造成混亂,也不利于LED透明屏的發展。
如果我們企業不能正視自家產品,在對外宣傳時,秉著實事求是的原則,一味地夸大粉飾,這對于企業的發展將會十分不利。若是這種行為,成為一種風氣,更是無益于整個LED顯示行業的健康發展。
這點在我們行業“當紅”的小間距身上,企業也是值得注意的。近兩年小間距的發展非常迅猛,行業各大機構對小間距的未來預測,也有著巨大的應用及市場提升空間。不過,我們企業在小間距的發展過程中,也是一味地強調小間距的好,對于小間距存在的問題,即使不是諱莫如深,也是能不提及,***盡量避免。
我們都知道小間距近年來在指揮控制、視頻會議領域發展迅猛,從原本屬于DLP的市場分了一杯羹。談到未來趨勢,我們企業大有未來“舍我其誰”,雄霸天下的豪氣,卻對小間距本身的局限視而不見,避而不談。在指揮控制、視頻會議,小間距固然有諸多的優點,但它的缺點是顯而易見的,而小間距目前******的短板在于藍光危害。
藍光危害是電子產品不可避免的“痼疾”,過去在照明領域藍光危害曾一度成為了人們討論及關注的焦點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人們對物質的需求已經從數量向質量轉變,健康安全問題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。針對這些變化,現在一些電視機廠商已經祭出了“無藍光危害電視”這面大旗。未來電子產品,對使用健康的要求,可能將會成為一種趨勢。
那么怎么樣的電子產品才稱得上是健康的呢?據了解,波長在400納米到500納米之間的高能短波藍光有導致視網膜損傷的潛在危害。在2010年國際光協會年會中,世界******光學專家也一致指出:短波藍光具有極高能量,能夠穿透晶狀體直達視網膜。而且,高頻率藍光對于眼睛的傷害是不可逆轉的。
分立式器件小間距一直以來都存在觀看久了會感覺不適的問題,其對眼睛的傷害其實***是一種慢性過程?,F在藍光危害問題并未引起企業的重視,但只要問題存在,終會浮出水面。
短波藍光波長范圍
技術原理不同,產品在“藍光危害”上的程度也大不相同。小間距雖然在室內應用領域,有許多優于DLP的地方,但DLP的藍光危害卻是***小,被視為***安全的產品。對此, 我們的企業在喊著小間距未來將代替DLP的時候,是否想過小間距存在的不足?
如果我們LED顯示屏企業不敢于面對自身產品的優缺點,一味地避重***輕,夸大自身產品屬性,忽略其他顯示技術的優點,未來則有可能處于不利的境地。
當然,要求企業正視自家產品,并不等于說我們在推銷自家產品時敢于向用戶自爆其短,而是要正視存在的問題,然后努力改進,解決問題,只有這樣,我們的產品才能變得更具競爭力,企業行業也才會更好。
行業內過于“粉飾”的事情還有很多, 不勝枚舉, 這里例舉一二,意在說明過度粉飾是一種病,是病***得治。企業要發展, 行業要******,需要敢于“揭示”真實狀況的勇氣。其實,暴露問題并不可怕,《我不是藥神》***是******的說明,它改編自真實的故事,正是其中暴露出來的救命藥品代購問題,引起了公眾的關注,進而促進了國家相關政策的改變與完善。如為了解決看病***醫難題,我國今年從5月1日起實施的,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政策!
總而言之,只有敢于面對問題,不歪曲、不粉飾,實事求是,還市場一個公開透明的環境,這樣才能推動產業健康地向前發展。而這,需要我們企業的共同努力
成都精英創德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:028-83528456